一条街的宽度、百米的身高:悉尼“铅笔塔”2.0版获批
把6.4米街面、345㎡基底叠到110米以上是什么概念?答案是——澳洲即将刷新“瘦高比”纪录的“铅笔塔”酒店。经过80份反对意见、一次规划委员会听证和两度高度微调,Tricon Management Group与IDC Property Management共同开发的皮特街410号项目终获通过:塔楼再加高2米,用于电梯机房与液体阻尼器,却仍被官方认定“无额外阴影、无视线侵占”。这意味着,悉尼CBD南端将出现一栋细长比1:17的超级瘦楼,比墨尔本Collins House(1:16)更纤细,也把“在针尖上跳舞”的建筑极限推向新高度。
一、项目档案
地址:410 Pitt St, Haymarket(紧邻Central Station)
基底面宽:6.4 m
基底建筑面积:345 ㎡
总高度:≈110 m(较原方案+2 m)
层数:33 层
功能:173间酒店客房(≈13 ㎡/间)+ 底层咖啡+ 30层土耳其浴+ 高空水疗平台
造价:约3,500万澳元
开发周期:2016概念获胜→2021法院确认→2024拆除完成→2025开工待定
二、设计亮点与工程挑战
可售面积大化
楼梯、电梯、风管全部集中布置于北侧核心筒,客房沿南侧展开,实现“观景面”无结构遮挡。
风致摆动控制
屋顶液体阻尼器(Tuned Liquid Column Damper)重约150吨,利用高层储水来回晃动,抵消1:17细长比带来的侧向加速度。
超高性能混凝土
核心筒抗压强度≥100 MPa,配合碳纤维箍筋,把柱截面压到极小,为客房腾出可用宽度。
施工组织
场地仅一条车道宽度,无法布置传统塔吊。开发商拟采用“爬升式塔吊+夜间浇筑”方案,把占街时间压缩到至低。
三、邻居为何反对?
Miramar公寓楼业主担心:
视线遮挡——30层以上水疗平台或直视其室内
日照损失——冬季阴影可能延长1.5小时
资产贬值——“被夹在峡谷里”的心理折价
规划委员会结论:加高2米后,阴影角度变化<0.3°,且酒店平台采用磨砂玻璃+绿植屏障,不构成“可感知遮挡”,反对意见被驳回。
四、“铅笔塔”版图
UNSW建筑环境学院院长Philip Oldfield解释:“高宽比突破1:15后,每升高1米就要增加阻尼质量与结构刚度,悉尼项目把住宅塞进如此窄的地块,正是土地价格与工程科技共同作用的结果。”
五、市场与行业意义
土地利用率示范
中央火车站半径500米内可开发空地越来越少,超高+超瘦成为“把死角变黄金”的解决方案。
酒店投资新模式
单房建筑面积仅13㎡,远低于传统酒店18–20㎡,通过高层景观与公共浴池溢价,开发商预计平均房价仍可做到每间35万澳元,IRR目标>18%。
政策风向标
新州规划厅2024年刚发布《CBD超薄塔楼设计指南》,明确高宽比、阴影控制、风环境测试标准,皮特街410号将成为首批“照章执行”的样板项目。
六、潜在风险
建设成本超支:特殊结构+阻尼器+爬升塔吊,造价可比同面积普通塔楼高20–25%
市场波动:酒店客房供应2026-2027年集中放量,RevPAR(每间可出租收入)或受压
法规变动:若未来阴影标准进一步收紧,类似项目可能面临更严格的风洞试验与公共咨询
从6.4米街面“长”出110米高楼,皮特街410号不仅是一次结构工程实验,更是悉尼CBD土地下的经济必然:当平面空间耗尽,只能向天空要利润。它的落地将验证“高宽比1:17”在澳洲风环境下的可行性,也为超瘦摩天楼提供新的技术参数。对于购房者而言,与其惊叹设计奇迹,不如关注它带来的示范效应——未来,更多“针尖地块”可能被激活,城市天际线越瘦越高,而“地段+工程创新”或成为房产增值的新公式。
温馨提示:温馨提示:文章源自网络,所述观点不代表尚澳观点,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文章中宣传素材(图片/视频/VR)部分源自网络,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;如原作者表面其身份并且停止使用该素材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!
相关文章推荐
本季推荐项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