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投资置业 > 墨尔本“双城记”:外郊六年翻三倍,内城二十年翻四倍

墨尔本“双城记”:外郊六年翻三倍,内城二十年翻四倍

六年前,Tim 和 Loren Horster-Haarburger 在墨尔本西南角还是一片工地的 Cobblebank 建起四房独栋小屋;上周,他们把钥匙交给新买家,成交价比当初造价整整多出 20 万澳元。两周挂牌、一次落锤,64.6 万澳元的成交结果让这对年轻夫妇忍不住感慨:“如果晚买一个月,我们的成本或许就要翻倍。”

 

墨尔本“双城记”:外郊六年翻三倍,内城二十年翻四倍


Horster-Haarburger 一家的经历并非孤例。数据显示,Cobblebank 房屋中位价已升至 63.7 万澳元,六年涨幅高达 309%。与它毗邻的 Bonnie Brook、北边的 Donnybrook、Mickleham 同样录得接近 300% 的升幅,把“城市边缘”四个字写进了墨尔本涨幅榜前列。


千禧一代是这场外迁浪潮的主角。面对动辄百万的内城区房价,他们把目光投向 30 公里外的绿地与空地,希望用相对可控的预算换得带后院的大房子。远程办公的普及进一步削弱了“通勤半径”的束缚,让更多年轻家庭愿意把根扎在配套尚待成熟的新社区。


然而,真正的价格天花板仍在内环。Kew East 过去 20 年房价跃升 349.5%,中位价已冲到 212 万澳元;Balwyn、Balwyn North、Doncaster East、Mount Waverley 等老牌华人区同样录得 250%~300% 的涨幅。研究机构 Cotality 指出,土地与高净值买家聚集,是这些区域持续领涨的核心逻辑。


人口学家 Simon Kuestenmacher 用“潮人化”形容外郊的变化:曾经被内城高房价“挤出”的年轻专业人士,把精品咖啡馆、独立书店和农贸市集带到了原本空旷的社区。只是,学校、公交、医疗网点的建设速度能否赶上人口增速,仍是悬在这些新区头上的问号。


新移民的加入也让外郊需求曲线更为陡峭。没有“父母银行”作为首付后盾,他们倾向一步到位购买可负担的大户型。中介反馈,外西区买家结构已悄然从“自住八成、投资两成”转为“五五开”;来自悉尼、布里斯班甚至珀斯的投资者,正带着跨州资本重返这片价格洼地。


高利率曾在过去一年给市场按下减速键,但近期拍卖清盘率回升、库存回落,买卖双方重新找回节奏。对于下一批准备入市的年轻家庭而言,如何在“可负担”与“配套成熟”之间做出权衡,或许才是比盯住房价曲线更现实的考题。

温馨提醒: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

温馨提示:温馨提示:文章源自网络,所述观点不代表尚澳观点,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文章中宣传素材(图片/视频/VR)部分源自网络,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;如原作者表面其身份并且停止使用该素材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!

本季推荐项目

新活动预约

请填写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