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尔本新房,不再有后院了!地块面积十年缩水超20%
“一片红胶树围起来的大后院”曾是墨尔本人对“家”具象的想象。如今,当首置族驱车50公里来到外郊Donnybrook,却发现这个画面正被三、四居室的“大房子+小地块”组合悄悄取代——土地面积中位数从2015年的441㎡缩至2024年的352㎡,足足蒸发20%。在Olivine新区,Taran Pahwa一家引以为傲的“阴凉后院”已成为邻居口中的景观:新房紧贴地界线,大树稀少,公共游乐场替代了自家草坪。开发商的口号很直白——“用密度换可负担”,但规划师与生态学者更担心:当“后院”让位于“卧室”,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?

一、数据说话:墨尔本连续四年“新房地块小”
2015年外郊新区地块中位面积:441㎡
2024年同口径:352㎡
缩幅:20.2%,全澳“迷你”
Quantify Strategic Insights的Rob Burgess指出,这一面积已明显低于传统成熟郊区平均水平,“买家在地块上做出的妥协,比户型更大。”
二、为什么“大房子+小地块”成为默认选项?
房价+利率双压
RPM Group研究经理Andrew Raponi解释:利率上升直接削弱贷款能力,“四房是刚需,地块只能让步。”
规划密度上调
维州政府2013年目标每公顷15户→2021年20-25户,镇中心30户,“向密度要人口”成为保持墨尔本“全国人口增速”的直接杠杆。
买家行为变化
房产经纪人Gaurika Kohli观察:年轻家庭更愿把后院改成“带顶户外休闲区”,省去割草、修树时间;有人甚至“根本不在意有没有花园。”
三、代价:树冠减少、热岛效应加剧
RMIT城市规划博士Thami Croeser提醒:提高密度若缺乏“后院大树”,仅靠街道绿化无法缓解夏季高温。“看看布里斯班或墨尔本绿树成荫的老区,核心不是街树,而是私宅后院那棵大桉树。”
数据显示:
外郊新区Fraser Rise、Rockbank、Clyde North2023-24年人口净增领先,地块均价≈40万/350㎡
州政府预计2050年这些区域新增35万套住房;Wingate测算现有边界内容纳量可达42万套
但若按当前“高密度+小树”模式,树冠覆盖率将比传统郊区低30%,热岛效应或上升1.2℃
四、政策与市场的拉锯战
政府端:
设定“十分小密度”写入结构规划,但开发商常超标交付
2050年目标42万套→基础设施投资已锁定,土地释放不可逆
市场端:
40万澳元/350㎡成为外郊“起步价”,买家只能在“后院”与“房间数”二选一
后疫情“居家办公”多一间房需求,进一步挤压后院面积
五、寻找折中方案:密度 vs 绿荫
强制后院绿化率
布里斯班部分新区要求20%后院植冠覆盖,可借鉴
共享绿带+口袋公园
把公共绿地“嵌入”街区核心,步行2可达
屋顶与立面绿化
高密度住宅采用垂直花园、绿色屋顶,补充蒸发散热
保留成熟桉树
开发前做“树王测绘”,围绕大树布置道路与地块,而非“砍树再种小苗”
六、买家指南:如果后院必不可少,怎么做?
选地块≥400㎡且面宽≥12米,留足8-10米进深后院
看房时带“树尺”——胸径>30cm的成熟桉树尽量保留
关注Local Structure Plan,若密度>25户/公顷,需确认公共绿带位置
考虑“侧院+屋顶露台”组合,替代传统大草坪功能
当“大后院”让位于“多一间卧室”,墨尔本外郊正用密度换取人口与经济增长。问题在于:如果树冠消失在折叠的地块里,城市再密集,也无法驱散夏日的炙热。政策制定者、开发商与买家都需要回答——我们是要一个“能睡觉”的房子,还是一个“能呼吸”的家?
温馨提示:温馨提示:文章源自网络,所述观点不代表尚澳观点,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文章中宣传素材(图片/视频/VR)部分源自网络,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;如原作者表面其身份并且停止使用该素材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!
上一篇: 当前篇
相关文章推荐
本季推荐项目
效果图
澳大利亚
【墨尔本公寓项目】ALUNA
效果图
希腊
【希腊公寓项目】海蓝湾十六
效果图
澳大利亚
【墨尔本公寓】伊洛公馆